作为一个在东南亚电商市场摸爬滚打的卖家,你一定听过菲律宾这个“千岛之国”的传说——这里有1亿多剁手党,年轻人占了大半,网购热情堪比国内双十一。但当你兴冲冲注册了Lazada菲律宾站,准备大展拳脚时,却被运费问题搞得头皮发麻:这运费到底怎么算?贵不贵?藏价藏多少才不会亏本?别急,今天咱们就来拆解这个“运费迷局”。
一、运费到底贵不贵?先看这三点
菲律宾的运费,就像当地的芒果干,甜中带酸——甜在消费潜力,酸在物流成本。说它贵不贵,得先看这三个关键点:
-
国际段运费:玩的就是心跳 从国内到菲律宾,运费按包裹的“实际重量”和“体积重量”里更高的那个算。什么叫体积重量?简单来说,就是包裹长×宽×高(厘米)除以6000。比如你卖个毛绒玩具,实际重量1公斤,但体积算下来2公斤,那就按2公斤收费。这就好比买机票,行李超重了就得加钱,只不过这次超的是“体积”。
-
本地段运费:买家卖家都肉疼 买家下单时,商品价格里已经包含了本地运费,但平台会从卖家账户里扣这笔钱。比如你卖的手机壳标价50比索,买家付了50+运费,但最后平台会按实际称重扣你的钱。要是你填的重量比实际轻,分分钟倒贴运费;填得重了,买家一看价格吓跑,妥妥的“运费刺客”。
-
隐藏关卡:税费和限制 菲律宾对超过实际重量3倍的“虚胖包裹”会按体积收费,大件商品还得走海运。更刺激的是,如果你卖的是充电宝这类敏感品,还得按特殊流程发货,否则分分钟被海关扣下。
二、运费怎么算?手把手教你当“精算师”
想不被运费坑,得先搞懂Lazada的“数学题”:
Step 1:国内到分拣中心 这段运费和咱平时寄快递一样,首重+续重,但如果你用跨境物流公司,可能按体积算。比如寄10公斤的货,首重20元,续重5元/公斤,总运费=20+9×5=65元。但如果体积算下来相当于15公斤,就得按15公斤算——这时候就得找物流公司砍价了。
Step 2:国际段运费(LGS官方物流) 这里有个“向上取整”的坑:比如包裹2.1公斤,按2.5公斤收费;21.1公斤按22公斤算。更绝的是,菲律宾当地运费还要再算一遍“实际重量 vs 体积重量”,哪个高按哪个收。所以卖家具的老板们注意了——你填的尺寸差一厘米,运费可能差出一顿饭钱!
举个栗子: 你卖一款网红台灯,实际重量3公斤,体积50×30×20cm=30000cm³,体积重量=30000÷6000=5公斤。国际段运费按5公斤算,本地段再按5公斤收,相当于被“双重暴击”。
三、省钱秘籍:老司机教你“藏价大法”
运费贵不贵,关键看你会不会“藏”。这里有三招江湖秘笈:
-
重量填准,别当“差不多先生” 很多卖家在后台随手填个“大概重量”,结果分拣中心一称重,直接傻眼。比如你填1公斤,实际1.2公斤,运费按1.5公斤收,亏到想哭。建议买个电子秤,打包完实测再填,比算命还准。
-
体积压缩术:打包就像俄罗斯方块 卖服装的可以把衣服真空压缩,卖家居的试试可拆卸包装。曾经有个卖家卖懒人沙发,原本体积算下来8公斤,改成折叠包装后直接降到5公斤,运费立省30%——这操作,堪比变形金刚!
-
活用“藏价公式” 把国际运费揉进商品价格里,让买家觉得“包邮真香”。比如成本50元,国际运费10元,定价时直接标60元,再写个“免运费”——买家开心,你也不亏。但注意别涨得太狠,不然隔壁竞争对手分分钟用低价截胡。
四、避坑指南:这些雷区千万别踩
-
超重超体积?直接凉凉 菲律宾对包裹有硬性规定:重量≤20公斤,长+宽+高≤300厘米。曾经有卖家寄了个21公斤的按摩椅,结果被分拣中心退回,运费打了水漂不说,店铺取消率还飙升——简直是“赔了夫人又折兵”。
-
敏感品目走特殊通道 卖充电宝的注意了!必须走大件海运,还得把包装尺寸改成71×1×1厘米,否则系统误判成小件,买家选了空运直接退件。这就好比开跑车去越野,底盘分分钟刮花。
-
COD订单的“到付陷阱” 货到付款的订单,如果买家拒收或联系不上,运费全得你扛。所以偏远地区的订单,建议设置“预付运费”,或者干脆不接——毕竟谁也不想做慈善。
五、终极拷问:菲律宾站还值得做吗?
虽然运费让人头大,但菲律宾的电商增速常年保持在两位数,年轻人手机不离手,妥妥的蓝海市场。只要算准运费、选对品类(比如轻小件家居、3C配件),利润空间依然可观。就像当地人说的一句话:“Kung may tiyaga, may nilaga.”(只要有耐心,就能炖出肉汤)——熬过运费这道坎,说不定下一个爆单的就是你!
在菲律宾做电商,运费就像打游戏里的隐藏Boss——看起来吓人,但只要摸清规则、灵活应对,照样能通关拿装备。记住,填重量时手别抖,打包时多动脑,藏价时玩心理战。剩下的,就交给菲律宾人民的购物热情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