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有个朋友神神秘秘地跟我说:“你知道现在最闷声发小财的副业是什么吗?不是摆摊卖烤肠,也不是当网红直播,而是帮人用AI做简历!”我一开始还不信,结果他甩过来几张截图——某二手平台上的简历优化服务,一单收费20元,销量直接破2000+。掐指一算,这老哥光是兼职搞这个,月入大几千轻轻松松。
一、为什么说这行是“冷门金矿”?
1 刚需硬核,求职者的“刚需痛点”
每年毕业季,大学生们挤破头投简历,但九成人的简历都像复制粘贴的——要么是模板库里的“爆款”,要么是自我评价里写满“吃苦耐劳”的废话。更别说那些工作几年想跳槽的职场人,简历还停留在“远古时期”。这时候要是有人能帮他们用AI搞出一份“高定版”简历,直接戳中HR的筛选标准,简直是雪中送炭。
2 成本低到离谱,纯靠“技术流”躺赢
这行几乎零成本!不用囤货、不用租场地,一台电脑加几个AI工具就能开工。比如用WPS的简历AI一键生成功能,30秒出框架;再拿腾讯元宝这类AI润色工具,把“负责过项目”改成“主导某项目,用户增长30%”,逼格瞬间拉满。连设计都不用自己动手,5000多套模板随便挑,客户填完信息直接套用,堪称“流水线式生产”。
3 客单价虽低,但复购率高得吓人
你以为一单20块赚不到钱?错!求职是刚需中的刚需,一个人可能同时投几十家公司,每次都得微调简历。今天投互联网大厂,明天面国企,后天试试外企,每份简历的侧重点都不一样。更绝的是,很多人优化完简历真找到工作了,还会主动给你推荐同事朋友,客源滚雪球式增长。
二、实操攻略:三步走,小白也能轻松上手
第一步:注册账号,把自己包装成“职场老司机”
别用真名!起个像“十年HR在线改简历”“名企内推官”这种专业昵称,头像换成商务风形象照(没有就去某宝花5块钱P一张)。个人简介要写“服务过500+求职者,擅长互联网/金融/快消行业优化”,哪怕你昨天刚入行,也得先立住人设。
第二步:玩转AI工具,效率翻10倍
- 初稿生成:让客户先填基础信息表(年龄、行业、求职意向),丢进WPS简历AI,30秒生成初稿。
- 痛点挖掘:用ChatGPT分析岗位JD(招聘描述),自动提取关键词。比如客户想投“新媒体运营”,AI立马抓出“用户增长”“数据分析”“爆款内容”等关键词,往简历里猛塞。
- 话术升级:把“做过公众号”改成“独立运营3个垂直领域账号,粉丝量从0做到10万+”,用数据砸晕HR。
第三步:差异化服务,把20块的生意做出200块的价值
- 基础版:20元,AI自动生成+简单排版(适合学生党)。
- 尊享版:68元,加赠“面试高频问题清单”和“行业薪酬报告”(网上大把现成资料,整理成PDF就行)。
- 土豪版:198元,号称“名企HR一对一辅导”,其实是你用AI生成3版不同风格的简历,再让客户挑个顺眼的。
三、避坑指南:这些雷千万别踩!
- 别做“甩手掌柜”:AI生成的简历可能有硬伤,比如把“销售冠军”写成“销量冠军”,一定要人工检查。
- 学会“饥饿营销”:在商品描述里写“每天仅接10单,为保证质量限量开放”,制造紧迫感。
- 小心“白嫖党”:发终稿前先发带水印的预览版,客户确认无误再付尾款,防止拿完稿子玩消失。
四、进阶玩法:从“个体户”升级成“产业链”
等单量稳定了,可以搞知识付费——开个199元的“AI简历训练营”,教小白用工具自己优化简历。更狠的还能对接猎头公司,帮他们批量处理简历,抽成按单结算。
这行赚的不是技术钱,而是信息差的钱。大部分人根本不知道现在的AI工具已经智能到什么程度,更不知道HR筛简历时到底在看什么。你能帮他们打通这个“任督二脉”,钱自然就来了。
(悄悄说个行业内幕:有团队靠这招在毕业季单月营收破5万,秘诀就是注册了20个闲鱼号矩阵发布,用同一套模板反复“洗流量”。)
所以啊,与其眼红别人搞大项目,不如抓住这个藏在求职刚需里的“冷门金矿”。毕竟,帮人找到工作还能顺带把钱赚了,这成就感可比卖货强多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