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家好,我是老张,一个在跨境电商圈摸爬滚打五年的“老水手”。今天咱们不聊怎么月入多少,也不吹牛说什么“秘籍”,就掏心窝子唠唠选品那些容易踩的坑。毕竟,选品这事儿就像找对象,光看脸不行,还得摸清对方脾气,不然婚后全是“一地鸡毛”!
一、别拿“中国胃”猜“老外心”,数据才是真红娘
你是不是经常一拍大腿:“这玩意儿国内卖爆了,老外肯定也喜欢!”醒醒吧兄弟!中国大妈抢黄金,美国人可能抢的是空气炸锅。 举个真实例子:我朋友老李,去年看国内网红筋膜枪卖得火,直接囤了2000把发到美国。结果呢?老外压根不认这玩意儿,最后含泪清库存,亏得他半年没敢吃火锅。 所以啊,选品千万别靠“我觉得”,多看看工具数据:
Google Trends(看趋势是不是稳如老狗,别一火就过气)
亚马逊Best Sellers榜单(热卖款抄作业,但记得改良)
Jungle Scout这类工具(查销量、竞品评价,比算命还准)
二、别让产品“坐牢”:法律红线碰不得
你以为选品就是挑个货?错!是帮产品“查户口”。
带电的、带粉末的、带液体的:海关见了直摇头,运费贵不说,还可能被扣货。
宗教禁忌:比如中东站千万别卖猪元素产品,马来站避开暴露服饰。
知识产权:迪士尼的米老鼠、漫威的蜘蛛侠,你卖一个试试?分分钟律师函警告! 我见过最离谱的案例:有人卖“灭霸手套”玩具,结果漫威一封邮件过来,10万库存全变废塑料。
三、别把“爆款”当亲妈,小心它变后妈
跟风卖爆款?你以为是捡钱,其实是“捡雷”!
大牌垄断款:比如苹果数据线,亚马逊自营都杀红眼了,你进去就是炮灰。
短命网红款:比如某音爆火的“会飞的仙女灯”,热度撑不过俩月,囤货的全哭晕在厕所。
低利润卷王款:9.9包邮的手机壳,老外买得起,但你运费都贴不起!
正确姿势:找蓝海!比如现在老外疯抢的“环保竹纤维餐具”,成本5块卖15刀,利润比奶茶还香。
四、别让产品“娇气”,物流专治公主病
选品时多想想:“这货扛不扛造?”
大件家具:运费比货还贵,磕碰一下退货率50%起步。
玻璃陶瓷:跨境物流颠簸一个月,到货变“拼图”,售后能把你逼疯。
季节性产品:圣诞树?万圣节面具?卖不完就得等明年,仓库变“停尸房”。
良心建议:优先选“小而美”——体积小、重量轻、耐折腾。比如硅胶折叠碗,卷起来巴掌大,老外露营野餐抢着买。
五、别把老外当“冤种”,痛点才是摇钱树
老外差评里藏着金矿!比如:
- 有人卖充电宝,发现老外吐槽“充电太慢”,立马升级快充款,价格翻倍照样卖爆。
- 还有人卖瑜伽垫,看到差评说“打滑”,加个防滑纹,直接冲上类目前三。
实操技巧:
- 用工具爬取竞品差评(比如Helium 10)。
- 高频出现的词就是痛点,比如“too small”“broke easily”。
- 针对性改良,你就是“老外救星”!
六、别让库存变“传家宝”,周转才是亲儿子
你听说过“选品一时爽,清仓火葬场”吗?
新手必坑操作:看啥火就囤5000件,结果平台规则一变(比如亚马逊限入仓),直接傻眼。
正确打开方式:
小批量测款(先发100件试水)。
用亚马逊FBA新品计划(免仓储费,卖不动还能撤)。
关注动销率(30天卖不完就降价,别死磕)。
七、别以为“酒香不怕巷子深”,老外也爱看热闹
产品再好,不会“吆喝”也白搭!
蹭节日热点:母亲节推定制贺卡,黑五搞套装礼盒。
玩社交媒体:TikTok上拍个“解压捏捏乐”视频,标签打#StressRelief,流量蹭蹭涨。
讲故事:卖手工陶瓷杯?就说“景德镇老师傅手作,每个都是孤品!”老外就吃这套。
选品没有“一招鲜”,但有“避坑法则”: 多查数据少做梦,多看差评少跟风,多算成本少赌博。 好产品不一定能暴富,但差产品绝对能让你暴负!祝各位老板的货都能漂洋过海,卖得风生水起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