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做小红书投放,别急着撒钱!先搞懂这两个“照妖镜”
各位老板、品牌主、操盘手们,今天咱们聊点实在的。 你们有没有发现,小红书投广告就像追对象——钱花了不少,但对方(用户)是真心动还是敷衍你,总感觉雾里看花? 别慌!今天教大家两个指标,堪称投放界的“照妖镜”。管你是投笔记、搞信息流还是玩达人合作,这俩指标一上,立马让“无效撒网”现原形!
二、指标一:CPE(用户用脚投票的诚意值)
1. 什么是CPE?
简单说就是“每次互动成本”,计算公式:总投放费用 ÷(点赞+收藏+评论)。
举个例子:你花1000块投了篇笔记,收获50个赞、30个收藏、20条评论,CPE=1000/(50+30+20)=10元。
2. 为啥CPE比ROI还重要?
因为用户在小红书上的行为是有“鄙视链”的:
点赞≈路过打个招呼(成本0.1秒)
收藏≈“这内容有用,先马住”(成本3秒)
评论≈“不吐不快,必须唠两句”(成本30秒) CPE越低,说明用户越愿意为你的内容“花时间”,这才是真·种草!
3. 实战避坑案例
某母婴品牌测试两组内容:
A组:
硬广风,标题《全网最安全婴儿车!买它!》 CPC(点击成本)低至0.5元,但互动率只有1.2%
B组:
干货风,标题《新手爸妈必看!5步挑出安全婴儿车》 CPE高达8元,但互动率6%,一个月后自然流量占比从20%飙升到65%
结论:CPE高的内容短期看“烧钱”,长期看是“印钞机”!
三、指标二:UV成本(用户资产的“验钞机”)
1. 别被UV忽悠了!
传统UV成本=总花费/独立访客数,但这就是个“渣男指标”——看着热闹,实则无效! 真正的UV成本要过两道筛子:
- 行为筛选:用户有没有加购、私信、搜品牌词?
- 价值筛选:用户是不是你的目标人群?(比如一线城市宝妈 vs 三线城市学生党)
2. 算笔账你就懂了
假设你卖高端护肤品:
- 花1万元,带来1000个UV,表面成本10元/人
- 但其中只有200人点了“收藏”,50人搜索了品牌词
真实UV成本=1万元/50人=200元/人 这时候你还觉得10元很划算吗?
3. 高阶玩法:CPE+UV组合拳
第一步:用CPE筛出“愿意互动”的用户(兴趣人群)
第二步:用UV成本验证“是否掏钱”(价值人群) 比如某美妆品牌发现: 互动率≥5%的笔记,UV成本中的咨询率比普通笔记高3倍!
于是他们调整策略:先砸钱做高互动内容,再精准收割咨询用户,整体投产比提升40%
四、实战指南:用这两个指标反向拿捏平台算法 1. 内容创作阶段
CPE预警:互动率低于3%的笔记,系统会自动判定为“低质内容”停止推荐(参考2025年小红书算法升级)
保命口诀:干货>情绪>颜值>硬广
反面教材:《这款面膜超好用!》→ 用户OS:关我啥事?
正面案例:《熬夜垮脸急救!亲测这面膜能救急》→ 用户OS:这不就是我吗?
2. 投放策略阶段
测试期(前3天):紧盯CPE,单篇笔记CPE>20元立刻叫停
放量期:用UV成本反推预算,比如UV成本警戒线100元,日均咨询目标50人 → 日预算至少5000元
衰退期:UV成本上涨10%就缩量,把预算挪给新爆文
3. 达人合作阶段
避坑绝招:
让达人提供历史笔记的CPE数据 某食品品牌曾踩坑:找了个粉丝50万的达人,结果CPE高达30元,还不如千粉小博主的8元CPE
黄金公式:
达人报价÷预期互动量=CPE预估值(建议≤15元)
五、老板/甲方必看:别再问“为啥投了没效果”
场景还原:老板:这个月投了10万,怎么才卖5万?ROI太差了! 运营:因为您要求所有笔记挂购买链接,用户看完就划走,CPE飙到25元,UV成本突破天际…
血泪教训:
- 短期ROI是麻醉剂,CPE+UV成本才是体检报告
- 用户从种草到下单平均需要7-15天(参考平台长尾效应数据)
- 建议考核周期:CPE按周看,UV成本按月看
做小红书投放,别做“散财童子”
记住这两个指标,下次开会你可以霸气拍桌: “CPE高于15元的全部砍掉!UV成本超标的立刻优化!”
保准让同事觉得你偷偷报了8888元的私教课。 毕竟在小红书,会看数据的人,运气都不会太差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