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家好,我是你们的互联网邻居小王,一个白天摸鱼写代码、晚上码字赚零花的普通打工人。今天要跟各位唠的是个正经事——怎么在Medium这个国际版“公众号”上,用中文写作薅资本主义羊毛,赚点真金白银的美元。
先别急着退出!我知道你们肯定听过“靠写作月入X万”的营销号话术,但咱们今天不搞虚的。毕竟我去年用业余时间在Medium上赚了2000刀(折合人民币够我换台新显卡),而整个过程就像打游戏通关一样,有策略有技巧,唯独没有“躺赚”这种扯淡设定。
一、先搞懂Medium的“游戏规则”
很多人以为Medium就是个博客平台,其实它更像“文字版YouTube”。老外们在这里看深度文章就跟咱们刷短视频似的,但有个关键设定:读者花钱订阅,作者按阅读时长分钱。
举个栗子🌰:假设Medium本月收了100万美元会员费,所有文章总阅读时长10万小时。你的文章被读了10小时,就能分到100刀(100万×10/10万)。
所以核心逻辑是——让付费用户花更多时间读你的文章。
不过注意!Medium有个隐藏机制:非付费会员的阅读不算钱。这就好比你在B站发视频,只有大会员用户的观看才能给你分成。所以别光盯着阅读量,得看有多少人边读边掏钱。
二、注册账号的“骚操作”
别急着点注册按钮!这里有两个90%新手会踩的坑:
1 用户名别用火星文
老外看到“XiaoMing_666”这种ID,基本默认你是营销号。建议直接上拼音全名,比如“Wang Xiaoming”。实在想搞特殊,学学硅谷大佬们用“名字+领域”的组合,比如“Tony-TechTalk”。
2 邮箱别用QQ/163
别问我怎么知道的——当初用QQ邮箱注册,系统直接把我的文章推荐分类到“Chinese Spam”里… 赶紧换成Gmail或者Outlook,实在不行用苹果的iCloud邮箱也行。
三、选题比文笔更重要
记住!你在跟哈佛教授、硅谷工程师、华尔街分析师抢流量。去年我写了篇《如何用Python自动给女朋友发早安短信》,阅读量还没破百;但后来改写成《硅谷程序员生存指南:从996到WFH的十年血泪史》,单篇就赚了387刀。
三个爆款公式亲测有效:
1 揭秘型
“我在Google当外包工的180天”
“TikTok美国办公室的茶水间政治”
老外就爱看这种“内部人士爆料”,跟咱们追娱乐圈八卦一个道理。
2 反常识型
“为什么我劝你别去斯坦福读CS?”
“ChatGPT让我的英语水平倒退三年”
注意!不是让你当标题党,而是找到真实经历中的冲突点。比如我有个朋友真因为依赖AI翻译搞砸了跨国会议,写成故事后评论区直接吵翻天。
工具包型
“手把手教你用Notion管理加密货币”
“三分钟搭建属于你的AI克隆人”
这类文章就像宜家说明书,步骤清晰+截图详细+资源打包,特别容易引发收藏转发。
四、写作时的“跨国套路”
别以为机翻就能糊弄老外!我实验过两种写法:
直译版:“在中國,程序員經常加班到深夜。”
本土化版:“在深圳科技园,晚上十点的电梯里总能看到抱着MacBook的年轻人,他们T恤上印着‘Hello World’,眼睛里写着‘Help Me’。”
看出区别了吗?要用地道的美式比喻,比如把“内卷”翻译成“rat race”,把“躺平”解释成“coasting culture”。
有个取巧办法:多刷Reddit的r/China版块,收集老外讨论中国时的热门梗。
五、加入赚钱俱乐部的“潜规则”
想分钱得先加入Medium Partner Program(MPP),但2025年的新政策让门槛变高了:
1 先交5刀会员费
没错,现在得先当消费者才能当生产者。不过有个漏洞:注册时选印度区,年费只要30刀(别用中国IP操作,会被风控)。
2 攒够100个真粉丝
别学国内那套买粉操作!Medium的算法贼精,会检测关注者的活跃度。我的建议是:
在每篇文章结尾加句“如果觉得有用,请点击左上角Follow按钮,这样下次我分享《XXX》时你会第一时间看到”
主动关注同领域作者,三分之一会回关
在Reddit相关板块发文章节选,引流到Medium主页
3 绑定Stripe账户
这是最坑的一步!国内身份很难直接开通,但有个野路子:注册香港公司(成本2000港币左右),然后用公司账号申请。别嫌麻烦,我认识的新加坡作者都这么干。
六、推广的“阴间作息”
发完文章别急着睡觉!根据我统计的数据:
- 纽约时间早上7点推送,打开率比晚上高40%
- 带“How to”标题的文章在周三下午(美国西海岸午休时间)最火爆
- 技术类文章周末阅读量暴跌,但职场八卦类周五晚上流量飙升
推荐个工具:Buffer。提前设置好不同时区的发布时间,还能同步发Twitter和LinkedIn。在推文里别用中文标签,试试#DigitalNomad(数字游民)或者#TechLifestyle这类标签。
七、避开这些“作死操作”
血泪教训预警⚠️:
别碰政治话题
我写过一篇香港游记,只是客观描述街景就被限流。后来学乖了,凡是涉及地名都用“某亚洲国际都市”代替。
慎用AI生成内容
去年有个哥们在文章里用ChatGPT写段落,结果被读者扒出和另一个作者雷同,账号直接废了。现在Medium有AI检测系统,检测到超过30%AI率就不给推流。
别在文末放微信二维码
轻则文章被标“Spam”,重则封号。想引流可以用Linktree,把微信号藏在个人主页的二级页面里。
八、真实收入揭秘
我知道你们最关心这个!说几个案例(已打码关键信息):
程序员老张:专注写AI编程技巧,9个月赚了1.2万刀,但其中有篇《我用GPT-4复刻了原神》被米哈游法务部盯上,吓得他连夜删文…
留学生Lisa:记录纽约租房踩坑经历,单篇爆文带来2300刀,后来被本地中介买断版权(对,Medium文章还能卖二手)
我本人:去年总收入2017刀,最大单笔收入来自《中国外卖小哥教会我的经济学》,被斯坦福教授转发后怒赚589刀
但别上头!这行二八定律极其严重,我认识月入5000刀的大神,也见过坚持半年只赚3刀的倒霉蛋。
在Medium上,持续输出比爆款更重要。
有个玄学规律——当你写到第30篇时,算法会突然给你推流,跟游戏里的新手保护期似的。
九、把自己当产品经理
最后说点扎心的:
1 每周分析数据
重点看“阅读完成率”(文章看到底的比例)。如果低于40%,赶紧检查是不是中间插了太多专业术语;高于70%的话,立刻在同类话题上乘胜追击。
2 建立选题弹药库
我的Notion表格里有这么几列:
评论区高频问题(比如老外总问我“中国程序员真要睡公司吗”)
跨平台热点(把微博热搜翻译成英文议题)
反向操作(比如《别学马斯克的时间管理》)
3 给文章设计“钩子”
在第三段故意埋个争议点:“说实话,TikTok的算法比Instagram公平多了”。保准有老外撸袖子在评论区辩论,吵得越凶文章排名越高。
说到底,在Medium赚钱就像经营街角咖啡馆——得琢磨客人口味,调整招牌菜单,偶尔还得搞点“第二杯半价”的促销。但别忘了,比起赚美元,更大的收获是能接触到世界各地读者的真实反馈。上次有个巴西大学生看了我的文章,发邮件请教怎么申请中国奖学金,这种成就感可比收钱爽多了!
找准赛道+死磕本土化+吃透平台规则=用键盘撬动美元杠杆。要是看完还学不会…没事,收藏这篇文章,等你第30次想放弃时再回来看一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