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当钱袋子缩水时,这些行业却在偷偷数钱
最近老张在小区门口摆摊卖煎饼,发现生意比去年差了一半。他和我吐槽:“现在大伙儿买个煎饼都要纠结加不加鸡蛋,这日子咋过?”但转头他又神秘兮兮地说:“不过你知道吗?楼下王阿姨给人遛狗,一个月赚得比我翻三倍!”
经济低迷时,大家花钱确实更谨慎了,但总有些行业像打游戏开了外挂——别人掉血它回血。今天咱们就来扒一扒,经济低迷做什么行业好,哪些赛道正暗戳戳地“闷声发大财”。
二、刚需中的战斗机:这些行业永远有人买单
1. 医疗保健:生病这事从不看经济脸色
隔壁李大爷去年退休金缩水,但高血压的药可一点没少吃。医疗行业就是个“铁饭碗”,不管经济好坏,生病总得治。
陪诊师:年轻人996没空陪老人看病?陪诊师不仅能帮忙挂号取药,还能陪聊解闷,一线城市单次收费300元起步,月入过万轻轻松松。
健康管理师:现在连00后都开始养生了,定制健康计划、监测慢性病成了新刚需。上海某养老机构招人,持证健康管理师月薪1.2万起,还包五险一金。
2. 必需消费品:你可以不买包,但不能不吃饭
经济再差,柴米油盐酱醋茶总得买。不过现在大家更爱“抠门经济学”:
社区团购团长:宝妈刘姐在家带娃,顺手做社区团购,靠着微信群卖菜卖水果,月赚8000元外快,还攒下一堆邻居的“人情债”。
临期食品店:95后小陈在写字楼旁开了家临期食品店,进口饼干打3折,白领们排队薅羊毛,他说:“别人觉得丢面子?不存在的,省钱才是新潮流!”
三、技术迭代催生的新蓝海:修手机比卖手机还赚
1. 智能设备维修:手机越贵,修起来越狠
现在的手机动不动卖上万,摔一下修屏幕就得花2000元。
手机主板翻新:技术宅小王专攻iPhone主板维修,拆解旧机提取贵金属,旺季月入5万元,还收了一堆徒弟搞“师徒制”。
智能家居医修:你家扫地机器人罢工了?上门修一次收费500元,顺带推销个新款滤网,客户还得谢谢你“救急”。
2. 无人机运维:天上飞的生意比地上跑的火
农业喷洒、电力巡检全用上无人机了,但会修的人比大熊猫还少。
持证飞手:95后小赵考了个无人机驾照,接植保订单单趟赚1500元,农忙时月入3万,他说:“以前种地靠牛,现在靠我手里的遥控器。”
四、情绪价值才是硬通货:让人心甘情愿掏钱包
1. 宠物经济:毛孩子比亲孩子还金贵
年轻人可以自己吃泡面,但猫主子必须吃进口粮。
宠物殡葬:给狗狗办告别仪式、定制骨灰钻石,客单价轻松破万。北京某宠物殡仪馆老板透露:“这行利润率80%,比开火锅店还赚。”
宠物行为矫正:二哈拆家怎么办?专业训犬师上门3次收费3000元,客户还送你锦旗:“救我沙发,胜造七级浮屠!”
2. 低成本娱乐:穷开心也是开心
经济越差,越需要解压神器。
沉浸式剧本杀DM:95后小美当剧本杀主持人,设计悬疑剧情+灯光音效,单场收费2000元,一个月接50场,她说:“客人哭得越惨,我钱包越鼓。”
短视频编剧:写段子比写代码赚钱!某MCN机构招编剧,一条15秒搞笑视频稿费500元,爆款还能拿分成。
五、环保与循环经济:垃圾堆里捡黄金
1. 建筑废料再生
装修废砖头没人要?粉碎成再生骨料,一吨利润500元。老李在郊区搞了个回收站,他说:“以前工地倒贴钱处理垃圾,现在他们得花钱求我拉走。”
2. 旧衣改造
Z世代拒绝快时尚,却愿为手工改造买单。90后设计师小林把旧牛仔裤改造成潮包,直播间秒杀价999元,粉丝还催她开课:“跪求教我怎么剪破洞!”
六、银发经济:老年人的钱比年轻人更好赚
1. 适老化改造
张叔家马桶装个扶手收费800元,浴室防滑改造2万元起步。某适老化公司老板说:“子女宁愿自己挤地铁,也要给爸妈装智能马桶盖。”
2. 老年兴趣班
广场舞已经out了!现在流行教大爷大妈拍短视频、玩无人机。某老年大学开设“网红孵化班”,学费1万元/期,报名排到明年。
七、给创业小白的避坑指南
轻资产为王:别学人砸钱开奶茶店,试试代运营或技能服务。
技术门槛低但专业度高:比如陪诊师要考健康管理证,修手机得会芯片级维修。
紧盯政策红利:比如上海推“光伏+建筑”,装太阳能板政府补贴50%。
寒冬里的野百合也有春天
经济低迷就像天气降温,有人缩在被窝里发抖,有人已经穿上羽绒服出门挖宝。无论是修手机、陪看病,还是教大爷大妈玩无人机,关键就一句话——找准需求,提供价值。
下次再看到邻居王阿姨遛狗月入3万,别光顾着羡慕。说不定你家的旧衣服、你爸的慢性病、你妈想学拍抖音的愿望,都是下一个财富密码。机会永远留给那些“愿意蹲下来系鞋带”的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