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你以为送外卖是“自由职业”?先看看自己能不能扛住这些考验
最近几年,外卖行业成了不少人眼中的“香饽饽”。时间自由、门槛低、多劳多得,这些标签让很多人跃跃欲试。但作为一个和外卖小哥打过多年交道的人,我必须说句大实话:不是所有人都适合跑外卖。看似简单的活儿,背后藏着不少“隐形门槛”。今天就和大家聊一聊,哪些人真不适合干这行,帮你提前避坑!
二、第一种人:身体素质差,爬个三楼就喘成“风箱”
外卖小哥的日常,堪比城市马拉松
很多人觉得送外卖不就是骑骑车、送送餐吗?但真相是:这是一场体力与耐力的双重考验。每天平均骑行几十公里,遇到没电梯的老小区要爬楼梯,赶上恶劣天气还得顶风冒雨。有位朋友不信邪,试岗第一天就扛不住了:“送完午高峰,腿抖得连电动车都跨不上去!”
真实案例:我认识的小王,原本是个办公室白领,因为厌倦久坐决定“转行”。结果干了不到一周,膝盖疼到贴膏药,最后不得不放弃。他苦笑:“以前觉得外卖员能减肥,现在才知道,这行拼的是铁打的身板!”
身体预警信号:
- 长期久坐缺乏锻炼,爬三层楼就气喘
- 有腰椎、关节等慢性病
- 对高温、严寒等极端天气耐受度低
建议:先试试短途兼职,或者加强体能训练,比如每天快走、爬楼梯,适应后再考虑全职。
三、第二种人:路痴晚期,导航都救不了你的“方向感黑洞”
送外卖=人肉GPS?先看看你的“认路天赋”
外卖行业有个不成文的规矩:路线越熟,赚得越多。系统派单可不是按直线距离算的,你得在最短时间内规划最优路线,还要避开堵车路段。我见过一位新手小哥,因为不熟悉胡同里的门牌号,绕了20分钟才找到地址,结果餐凉了,还被客户投诉。
路痴的“致命伤”:
- 分不清东南西北,全靠“前后左右”
- 看到相似的小区楼栋就懵圈
- 遇到临时封路或修路直接心态崩
生存指南:
提前踩点:入职前先把负责区域的街道、小区摸透
善用工具:除了手机导航,可以手绘简易地图标记地标
抱团取暖:多和资深骑手交流“抄近道”秘诀
四、第三种人:玻璃心患者,客户说句重话就想“原地消失”
送外卖不仅是体力活,更是“心理素质大考”
你可能遇到过这样的场景:外卖超时10分钟,客户劈头盖脸一顿骂;餐盒里少了一双筷子,直接被威胁差评;甚至有人因为送餐敲门声太大,投诉你“态度恶劣”。这时候,心态不好的人分分钟想摔箱子走人。
心理崩溃瞬间实录:
暴雨天送餐全身湿透,客户却抱怨“汤洒了”
因为商家出餐慢被牵连差评,委屈到想哭
连续工作12小时,收到一条“骑手态度冷漠”的反馈
抗压能力自测:
能否在客户抱怨时保持冷静解释?
能否接受每天面对至少1-2次负面评价?
遇到无理取闹的人,是否能快速调整情绪?
心态调整秘籍:
把差评当成“工作反馈”,不上升到个人攻击
准备几句万能回应话术(比如:“非常抱歉给您添麻烦了,我马上帮您解决!”)
下班后通过运动、聊天释放压力
五、三种人不适合跑外卖的隐藏真相:不是行业不好,而是“人岗错配”
看到这里,你可能已经发现:跑外卖的核心竞争力,其实是“综合生存能力”。它需要体力、脑力、情商的三重加持。就像我认识的老张,干了五年外卖,现在成了片区“单王”。他的秘诀很简单:“把送餐当成闯关游戏,体力关、认路关、心态关,一关一关攻克。”
给犹豫者的忠告:
别盲目跟风:先评估自己的优劣势,做1-2天兼职体验
做好长期规划:外卖可以作为过渡,但别忘了积累其他技能
尊重行业价值:每一份努力都值得敬佩,但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
六、选择比努力更重要,认清自己再出发
送外卖从来不是“轻松赚钱”的代名词。它是一份需要汗水、智慧和韧性的工作。如果你是那种能扛住压力、享受挑战的人,这个行业会给你丰厚的回报;但如果你恰好属于前面提到的三种不适合跑外卖的类型,不妨换个赛道,或许能找到更广阔的天地。毕竟,人生最大的成功,不是勉强自己适应所有,而是找到属于你的主场。